前期准备中的心态建设

对于多数在校生而言,距离毕业还有几年的时光,也就是离实现入行的目标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实现目标的时间以年为单位时,产生的变数就会更多,让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困难”。
并不是 UI 设计这个行业本身入行有多难,或者技能、知识有多难掌握,而是因为时间越多,人就容易乱想,乱想的过程就会纠结和自我怀疑,这种自耗加上网上充斥的负面情绪和唱衰言论,很容易让一个踌躇满志的新手在几个月后就直接放弃。
在我们接触新人的大量案例中,没有成功入行的人群里自我放弃的比例是最高的,远高于在实践中遭遇挫折才退缩的群体,即使是遭遇挫折才退缩,遇到的问题往往也都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只是把问题想的太严重且太悲观。
所以,想要实现目标,前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 —— 心态建设。
心态建设包含下面这些内容:
- 构想毕业生活
- 坚定入行目标
- 正视行业前景
- 明确底层价值
第一点:构想毕业生活
即提前想清楚毕业那天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者有什么样的收入去支撑你想过的生活的状态(排除在家躺平)。这个听起来很不着调,但对我们实现目标却非常关键。
因为入行 UI 设计岗位很难是通过真爱、梦想这种感性的因素驱动的,它就是个职业,从事它的最终目的是为我们提供经济报酬,也就是生活收入来源。既然它是服务于生活的(别老想兴趣,谈兴趣也不耽误吃饱饭),那我们就更应该先确定服务的对象标准。
这个标准可以是过上小资情调的海派生活,也可以是探索未知的高频旅行,还可以是早九晚五的稳定度日,具体细节因人而异。虽然我们不应该把财富自由的“幻想”作为目标,但相信多数人并不想要毕业后的几年里工资连交房租和吃饱饭都捉襟见肘,仅仅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生活高于职业,所以提前确定生活的想象和追求,才能引导我们在职业上的选择,入行UI 也只是实现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
第二点:坚定入行目标
这里的入行目标不仅仅是前文提到的“毕业就入职”,而是选择匹配符合你对生活预期的入行标准。
比如想法比较传统想稳定安逸的,主要面向的就该是国企、外企。而更想出人头地到大城市安身立命的,就要面向一线的大厂或优质团队。
在入行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就是目标不坚定,在实现的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其它建议”都会成为你们动摇的因素,尤其是网上博主、网友地建议,大多只是空谈和宣泄。只有入行目标是根据我们自身的想法选择,由我们自己做出决策,才有贯彻下去的信心。如果指望别人替我们做决策,那你明天就会再听到新的 “想法”。
第三点:正视行业前景
如果我们对行业和职业前景悲观的话,那是没有学习执行下去动力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正视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前景,这个已经在前文提过。
在这里即不需要唱衰也不需要过度乐观,只要把它当成一个会长存且正常发展的中高端职业即可,它既没有满载机遇也不会直接消亡。
要警惕网上任何对它全面否认的观点,因为多数只是情绪宣泄或者博取流量的手段(认真分析无人问,一招药丸天下知),而他们又给不出更理想的行业选择,或者推荐一些自己也没从事过还是压根不了解的行业。这里还是要强调,不要美化任何自己不够了解的行业,实际上所有行业里8成的问题和阻力是相同的。
第四点:明确底层价值
最后一点就是建立底层价值观,也就是实现目标的底层逻辑和思维。
这里并没有什么花哨的逻辑还是思维模型、方法论,恰恰要警惕的就是这些东西,因为复杂的思考方式会让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复杂,从而降低我们的执行效率。
所以我在这里要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即对于UI设计师行业来说,技能水平是高于一切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而考量大学生技能水平掌握情况的关键在作品集上,也就是做好作品集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比如很多同学在意的学校不够好,英语不流利,专业不对口,经验不够多等外部问题,客观来讲它们确实有负面影响,但影响了又能怎么样?是不能解决的矛盾吗?存在问题很正常,难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
这里要引用一句老话 —— 一力降十会,还有“以力破巧”、“唯快不破”等名言。都传达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其它的阻力都会引刃而解。
专注于核心优势的建立,它就能帮我们填补所有细致末节的缺陷。
就像作为电商行业 PDD 卖得价格最便宜,那么不管淘宝、京东怎么调整服务和体验都是捶死挣扎。iPad mini 本来刷新度低、边框大、电池小,但加上国补教育优惠百亿补贴以后……它的动画就越来越流畅、边框越来越小、续航也越来越长了(狗头
作为 UI 设计师,设计能力就是我们核心的价值点,也是企业支付工资要购买的服务(而不是花钱雇花瓶),专注于能力的提升,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
变强就是唯一的解药.jpg,让问题变得简单,这就是你们应该建立的最有效的底层价值观。


